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彩用色教程图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水彩用色教程图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画水彩要怎样配色?
关于水彩配色的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草绿: 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汁绿: 80%藤黄+15%花青+5%朱膘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丝瓜、黄瓜的用色,根据需要+适当的浅墨
老绿: 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檀香色: 约70%藤黄+20%朱膘+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米黄: 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三绿: 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老赭:朱膘+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豆绿: 三绿+藤黄+少许酞青蓝
如何鉴定贝戎民的水彩画?
贝戌民的水彩画多以江南水乡为画题,他用色大胆、概括、强烈,朦胧水色之中,不是单纯明暗的变化,而是色与色的交融。
他在冷暖色彩的变幻中造型,在对比中求取和谐,还出其不意的用主观色彩来表达水乡在特定环境中的瞬间变化和情调气氛,这种色彩的飞舞和跳动,正是贝戌民内心真情的流露和个性的体现。
贝戌民以纯熟的技巧、清丽的画风和潇洒的用笔,驾驭着水与色在画纸上的流淌交融,使他的水彩画独树一帜,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读他的作品,无疑是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
水彩绘画时如何处理不同时间、不同天气和不同季节的光与影?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亲说的肯定是针对于水彩风景,如何表达大自然在不同时间,天气,季节的光影?
水彩的灵魂是色彩,我们可以以一棵树为例,以不同的色彩关系表达不同季节的氛围
树干,树枝,可以用浅土黄色,浅土棕色表达,然后用透明的绿色渲染树叶
柔嫩的绿色适合春天的色彩,夏季的绿色,更深邃浓重
由于夏季的绿色更加深邃浓重,所以不适合用纯度饱和度高的绿色表达
冬天的树木,冬季是树叶枯掉的季节,是一个适合用绘画表达树木骨架的季节
感谢邀请,关于如何处理不同时间,不同季节水彩光影表现的问题,我将从水彩的技法,调色方法等方面来进行解答。
水彩的技法很多,但是在处理画面时主要掌握的是用笔方法及水份合理的运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光影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在色彩饱和度,冷暖对比上尤为突出。先来说一下不同时间段的光影技法及色彩的表现,一、上午
由于光照不是很充足,水气相对比较大,所以整体色彩光影对比比较弱,色彩饱和度不是特别高,画面应该是呈现出比较多的朦胧感,所以在用笔的时候不要有太多笔触,水份也需要比较多,在亮部用色上应少用白色,让颜色保持比较透明的状态,在过度色的表现上应用相对比较纯的颜色,不宜运用过多其他颜色,尤其褐色、土黄等不大透明的颜色,在暗部处理上应考虑到环境色的影响,同时水份要把握好不易太多,太多暗部压不住,太少暗部太闷,不能体现早晨清新朦胧感,在整理画面上要控制好前景中景远景的层次变化,虚实对比不易太强烈。
二、中午及下午
这个时候光照比较强烈,色彩饱和度对比度相对比较高,色彩层次丰富,这个时候的笔触要富于变化,表现出这时候的光影对比层次,在色彩的把握上要尽量运用纯度饱和度比较高的颜色,在亮部可适当加白色,过度色可少加水甚至不加水,尽量维持高饱和度的色彩,暗部可适当运用较冷的颜色,以增强冷暖对比,整体把握上,前景中景远景要有较强的虚实对比,以表现这个时间段的变化丰富的色彩关系
三、午后及傍晚
这个时候光照较弱,但不同于早上,这个时候光线呈现出较强的暖色调,尤其偏向于土黄与橙色的色调,明度较低,所以这个时候的笔触应相对稳定,不宜出现太多激烈的笔触,水份也不宜太多,色彩上不宜运用太多冷色,主要色调要以暖色调为主,光影层次不宜黑白灰对比太强烈
关于不同季节的处理,春天可参照上午的处理方法,明度可提高,色彩饱和度相比可再提高一点,夏天参考中午,秋天可参考午后,冬天要尽可能运用较多的冷色调。
其实,水彩处理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光影时,主要是水份的控制,对比度,饱和度,冷暖及黑白灰的搭配,要表现好光影,最重要的是多观察多练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画,希望这次回答能对你有帮助,希望能早日成为水彩高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彩用色教程图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彩用色教程图解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