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服画法水彩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汉服画法水彩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油画是舶来品,其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融入中国元素?
油画是舶来品不错,但中国画家的作品中,从引入的第一天起,自觉不自觉地就已经融入了许多中国元素。
其实你不融入也不可能,中国人画,中国人看,自自然然就会是中国的题材,“油画”也好,“水彩画”也好,“水粉画”也好,都只不过是绘画语言、材料、技法不同,学会了这些,不画中国题材,又能画什么题材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再说,徐悲鸿《田横五百士》的内涵,有几个老外能懂?而拉斐尔所作《雅典学院》,又有几个中国人会感兴趣?历史、文化、心理、性格,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差别太大了,你就是想画西方题材的油画,大概率也画不出来,至少也可以说画不好。
所以我觉得不必太刻意强调融入“中国元素”,譬如中国结、水饺、长城、汉服、熊猫等等;就如同画中国画一样,尽情随性地创作即可,反映你内心的真实情感即可,描绘所见所闻即可,表达本真的价值观即可。
只要你是中国人,不必担忧你的作品中没有中国元素,因为“中国元素”早就渗透在我们的血脉中,甚至排列在我们的基因结构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当然,我们并不排斥西方油画,它们有它们的特质,有许多伟大的、摄人心魄的作品,面对这些作品,欣赏、学习、借鉴都是不可或缺的。但自己创作时,不用担忧会被同化,就好比交往一个外国朋友,完全不必担心自己会变成红头发、蓝眼睛一样。
尽管油画是舶来品,但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元素一开始就有效地、全面地融入了这个画种;对每一个创作者来说,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才更重要,才能创作出非同凡响的优秀作品。
简单的说吧,就是把中国的审美、文化、哲学、欣赏习惯等融入到油画当中,而不是单纯的以西方的油画标准(明暗、肌理、透视、色彩、造型等)作为评判。为何当代的有影响的油画家陈逸飞、艾轩、王沂东等的画备受追捧?就是融入了中国元素。而融得最好的是已故油画家冼小前,他的油画作品除了具备油画的要素之外,清雅、抒情、温婉、内敛、唯美,充满东方的文化气息!(可惜他的画在网上都套色不准)靳尚谊近期创作的这批画作,也正在走冼小前的路子。因为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西融合的油画。这也是徐悲鸿、林风眠、刘海栗等几代画家的毕生追求。
苏联油画大师约干松接受中国画的优势,试着用毛筆勾勒线条,并在画布上巧妙地做一些留白的处理,创作岀一代中西合璧的油画风格,对早期留苏学习西方油画的中国学生影响巨大。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真正开始涉足油画艺术以来,从来就未曾停止过把油画技法和国画审美融合起来的尝试和探索。目前来看,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却仍然显得生涩,远远谈不上成熟。
最初的探路者是徐悲鸿、刘海粟和林风眠那一批人,天资不凡,***饱满,他们在中国绘画史上开创了一个时代。那一批画家都有过留洋经历,近距离感受和研习过西方油画,同时,他们大多都具备良好的国画功底和传统文化底蕴,应该是具备了将东西方绘画艺术有效结合的条件的。
事实上,无论是徐悲鸿的马,还是刘海粟的鹰,都像是在用油画技法来画国画,二者的融合显得有些刻意和生硬。绘画技法方面的生硬结合掩饰不了文化和审美的割裂,这一点很难改变。
后来的吴冠中、赵无极等画家的出现,明显感觉到前辈在融合东西方绘画艺术形式上的力不从心,为了取得新的突破,表现更为大胆。由其是吴冠中,甚至将水粉颜料直接在国画创作中使用,在诸多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但是由此引发的争议至今未曾停歇。
相对来说,陈逸飞、陈衍宁和潘鸿海这些画家同样致力于将油画艺术融入到中国的人文环境之中,只不过表现得更为含蓄、更为理智。
惊龙轩在美术学校就读时,正值陈衍宁和潘鸿海的古典唯美油画风靡画坛。他们都崇尚古典写实主义的绘画风格,主要以江南女子和江南风情为绘画题材,古典服饰装扮融入浓浓的中国风,画面唯美颇富感染力。那时我们一帮同学几乎都有他们的画册,时常拿出来临摹几幅,那种感觉至今印象深刻。
在前面的文章中,惊龙轩介绍过一位知名度并不太高的画家——王明月。他的油画已经将中国传统水墨画审美思维轻松表现出来,不事雕琢却浑然天成。更难得的是,王明月将中国人对生命的感知也在其油画作品中体现出来,不仅在绘画形式上有着东西方认同的美感,其作品的人文内涵也颇耐人寻味。
尽管当今书画界***凋零,渐显颓势,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碰撞却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一点还是应该得到承认的。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服画法水彩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服画法水彩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