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张旭水彩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张旭水彩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河南山水画家排名前10名?
李唐(1066—1150),南宋画家。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初以卖画为生, 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擅长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兼工人物,初师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自成风格。并以画牛著称。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烟寺松风》《***薇图》等。
吴道子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永隆元年),卒于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荆浩
荆浩(约850-?),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
李剑晨
李剑晨(1900年2月25日-2002年2月20日),美术家、美术教育家。被称为“中国水彩画的开山大师”、“中国水彩画之父”;还擅长中国画和油画,被称为“国画***”、“油画巨匠”、“美术教育泰斗”。代表作品有《东海风云》、《宁静的小巷》
陈佩秋
陈佩秋,1923年2月14日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陈佩秋在花鸟、山水、工笔画、书法等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被誉为“卧枕宋元、融汇中西”,她探索细笔青绿山水,吸收西画光、色的表现技巧,别开生面,开创了彩墨结合的中国画。
我们都说书画同源,有没有不懂写书法的知名国画大家?
范曾就是一个。范曾可能是个名画家,(究竟是不是,由懂画的人来评论,)但他决不是一个书法名家!因为,他的字取法是谁?看不出来,如果说是颜体,不像!其它的体更不靠边。其实,对一个画家,只要画弄好了,也就不错了,对画家的字,要求不应太高,说得过去即可。可是对于名画家,字不出众,人们就会说三道四的。
作画要靠谱,写书法也要靠谱。书法的好坏,和男女性别、职位高低、名气大小、年龄大小都是没有关系的。只要你不下功夫,你的字永远都是那个样子的!
不知网友们,同意否?同意的,请点赞,转发!
我认为书画同源的核心是指书法和国画具有共同的笔墨精神,尤其是文人画兴起之后,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部分之一。无论书法还是国画,都是作者用指、腕、膊控制笔墨,通过中、侧、逆、拖、散锋等笔法,焦、浓、重、淡、清等墨法,计白当黑、疏密虚实、收放开合等章法,来书写要表现的对象,增加描绘对象的神韵,来展现作者的心志和胸襟,传达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中国书画都是以线条表构建形象,线条的质感、强弱、刚柔等也成为书画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离开线条,很难谈中国书画。其中书法更能集中锤炼笔墨线条,好的书家可能不会国画,但好的国画家一定书法不弱。
有一个误区,当下国画创新派认为对书法只是赏析,不用研究,更没必要花大精力实践,这必然导致当代国画对中国传统文化㡳蕴的缺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张旭水彩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张旭水彩作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